详细内容
19世纪 1836年:施耐德兄弟接管当时正处于困境的Creusot铸造厂(71),两年后他们成立了Schneider&Cie。 1891年:已成为专业武器制造商的施耐德开始进军当时新兴的电力市场,对自身进行了改革创新。 20世纪前50年 1919年:通过欧洲工业和金融联盟(EIFU),施耐德在德国和东欧建立了基地。在随后的几年里,施耐德与当时主要的国际电气集团西屋(Westinghouse)进行结盟,从而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使其扩大到发电站、电气设备和电力机车的生产制造。 战后:施耐德逐渐停止武器制造,转向建筑、钢铁和电力行业。为了实现公司业务的多样化以及打开新的市场,施耐德进行了整体的结构重组。 20世纪后期 1981-1997年:施耐德电气抛开一些非战略活动,继续将重点放在电力工业上。为了贯彻实施这项战略,施耐德进行了几次战略并购:TE电器、实快电力和梅兰日兰分别于1988年、1991年和1992成为施耐德电气集团的成员。 1999年:通过并购欧洲配电业第二大巨头Lexel,施耐德在超终端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1999年5月,集团改名为施耐德电气,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公司专业致力于电气领域。改名之后的施耐德电气采取加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 2000-2009年:随着自身结构的发展和公司合并政策的贯彻,施耐德电气在新的市场细分中进行了自身定位,这些市场细分包括:人机对话、不间断电源(UPS)、运动控制、声音数据图像系统、传感技术、建筑自动化和(如Digital、Crouzet、Clipsal、MGE不间断电源系统、TAC、Kavlico、Andover控制等)等。
施耐德电气产品应用涵盖: 1. 光电 2. 剩余电流保护 3. 包装 4. 原材料处理 5. 室外 6. 室外设备 7. 探测器 8. 接入控制 9. 无线 10. 暖通空调系统控制 11. 机器及可用性 12. 楼宇安防 13. 楼宇自动化 14. 泵 15. 照明控制与安防 16. 照明控制设备 17. 电力保护及控制 18. 电力监测及控制 19. 电力补偿及过滤 20. 电机及运动控制 21. 线缆管理系统 22. 线缆系统 23. 网络及连接 24. 能源测量 25. 能源监测 26. 自动化 27. 自动电源转换 28. 语音数据图像 29. 起重 30. 过程及可用性 31. 通用机器控制 32. 风电
APCUPS电源系统按使用要求功率余量不大,在使用中要避免随意增加大功率的额外设备,也不允许在满负载状态下长期运行。但工作性质决定了UPS电源系统几乎是在不间断状态下运行的,增加大功率负载,即使是在基本满载状态下工作,都会造成主机出故障,严重时将损坏变换器。
由于蓄电池组电压很高,存在电击危险,因此装卸导电连接条、输出线时应用保障,工具应采用绝缘措施,特别是输出接点应有防触摸措施。对电池应避免大电流充放电,虽说在充电时可以接受大电流,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避免,否则会造成电池极板膨胀变形,使得极板活性物质脱落,电池内阻增大,温升越高,严重时将造成容量下降,寿命提前终止。